2025年有哪些建商倒閉破產?你應該知道的避雷清單

發布日期: 2025年10月8日

2025年有哪些建商倒閉破產?你應該知道的避雷清單

台灣連年房價高漲,漲勢似乎沒有盡頭,但買房仍然存在著風險,回顧2025年,一共四家建商倒閉連帶一家甲級營造公司被拖垮。從台南的「慶群開發」、花蓮的「太極建設」,到嘉義的「鉅泓建設」,再到桃園知名的「高田營造」無預警停工 1,因建商的資金鏈斷裂而化為泡影,留下的不僅是無法完工的鋼筋水泥,更是購屋者畢生積蓄的損失與漫長無期的法律訴訟。

本文整理今年來陷入困境的建商名單,整理這些案例共同的警訊、特徵,希望能幫助購屋者培養足夠的知識與洞察力,去審查建商的體質、辨識合約中的陷阱。

2025年有哪些建商陷入財務危機?

建商名稱

公司全稱

成立時間

資本額 (新台幣億元)

代表建案

說明

慶群開發

慶群開發有限公司

2018

0.15 7

臻好閤Ⅱ 9

負責任但無力為繼的在地建商:資本額小,面對市場逆風,雖盡力完成最後建案交屋才停業,但仍凸顯小型建商的脆弱性。

太極建設

天地心建設事業有限公司

2002

0.15 10

綠野仙蹤 11

聲譽崩壞的老牌建商:花蓮知名品牌,負責人于大鈞 10。惡意將公司更名 12,試圖規避責任,顯示其公司治理存在嚴重問題。

鉅泓建設

鉅泓建設有限公司

2013

0.1 13

臻品舞 (臻品No.2) 1

人間蒸發的惡質案例:典型的小資本建商,負責人直接失聯 1,導致已付頭期款的承購戶血本無歸,屬最惡劣的跑路類型。

鉅興建設

鉅興建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2014

0.4 15

北部多處建案

供應鏈崩潰的連鎖效應:作為開發商,其財務危機直接導致關係企業,即承攬營造的「高田營造」同步停擺,造成10處工地停工 2

高田營造

高田營造有限公司

1982

0.78 17

承攬鉅興建設等多個建案

被拖垮的甲級營造廠:擁有40年歷史的甲級營造廠,因開發商資金斷鏈而倒下,揭示了產業鏈中環環相扣的系統性風險。

合總建設

合總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2003

1.1

台中海線多處建案

(停工)受政策衝擊的在地建商:深耕特定區域的建商,在公告中明確將停工歸因於政府政策與資金周轉問題 18,是宏觀風險傳導至企業的直接例證。


回顧倒閉案例

這些案例中,有的建商雖有心負責卻因資本薄弱而無力回天;有的則是聲譽卓著的老牌建商一夕變質,惡意欺瞞;更有的從一開始就設局詐騙,以及因供應鏈管理失控而引發的連鎖崩潰。透過這些血淋淋的教訓,我們將揭示,一個精明的購屋者,不該只懂得「看房」,更要學會如何「看懂建商」,為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資產做好最根本的風險把關。

案例一:慶群開發 — 負責任但無力為繼的在地建商

台南的慶群開發是一個典型的小型在地建商,資本額僅1,500萬元 7。他們的故事反映了許多中小企業的困境。根據其停業公告,公司將失敗歸咎於營造廠拖欠款項、原物料成本上漲及打房政策的多重打擊 1。儘管自身負債高達數千萬元,公司仍堅持將最後一個建案的最後一戶交付完成後才正式停業 19。此案顯示,即使建商有心負責任,但在巨大的市場逆風下,薄弱的資本實力使其缺乏任何抵禦風險的能力。

案例二:太極建設 / 天地心建設 — 老牌建商的聲譽崩壞

花蓮的太極建設經營超過20年,甚至興建了吉安火車站前的地標建築「太極天地」,在當地頗具聲望 12。然而,其「綠野仙蹤」建案卻成為爛尾樓,最終46戶被法院整批法拍 20。此案最關鍵的警訊在於,建商在出事前,悄悄將公司更名為「天地心建設」,但負責人仍是同一人 12。這種行為顯然是為了切割過往、混淆視聽,是一種極具欺騙性的做法。這警示我們,即使是經營多年的老品牌也可能變質,而任何不透明的公司變動,都是極大的危險信號。

案例三:鉅泓建設 — 人間蒸發的惡質跑路

嘉義的鉅泓建設則是另一個極端。這家資本額僅1,000萬元的公司 13,在建案「臻品舞」延遲交屋後,老闆直接失聯,捲款跑路 1。19戶已投入約2,400萬元頭期款的住戶求助無門,面臨錢房兩失的絕境。這種類型的失敗,已非單純的經營不善,而可能涉及惡意詐欺。它凸顯了在缺乏有效監管的情況下,購屋者面對無良建商時的脆弱處境。

案例四:鉅興建設 & 高田營造 — 供應鏈的連鎖崩潰

此案是理解營建產業結構的最佳教材。多數購屋者只會關注開發商(建商)的品牌,卻忽略了實際負責施工的營造廠。鉅興建設(開發商)與高田營造(營造廠)是關係企業 2。當鉅興建設的資金鏈斷裂,直接導致擁有40年歷史、資本額達7,800萬元的甲級營造廠高田營造也應聲倒下,旗下10處工地同步停工 2。這揭示了一個多數人忽視的風險:開發商與營造廠的財務健康是唇亡齒寒的關係。一個環節的失敗,就可能引發整個供應鏈的災難性崩潰。

這些案例共同描繪出一個清晰的圖像:建商的風險不僅僅是財務數字,更關乎其公司治理、商業道德,以及其在產業鏈中的位置。一個全面的風險評估,必須涵蓋財務實力、過往經驗、法律信譽以及供應鏈穩定性等多個維度。

購屋前,四個步驟盡職調查建商。

面對市場的不確定性,被動地相信銷售話術是極其危險的。購屋者必須化被動為主動,利用公開資訊進行一場徹底的「盡職調查」。以下是將前述案例的教訓,轉化為一套系統性查核步驟的實用指南。

第一步:基礎體質檢查 (經濟部商業司)

這是最基礎也最關鍵的第一步,目的是確認公司的合法性與基本財務規模。

  • 執行動作: 前往經濟部商業司的「商工登記公示資料查詢服務」網站 21。輸入建商的完整公司名稱或統一編號進行查詢。

  • 查核重點:

  • 公司狀況: 是否為「核准設立」?任何異常狀態(如:停業、解散)都是立即的警訊。

  • 資本額: 將其資本額與其正在銷售的建案總銷金額進行比較。一家資本額僅數千萬的公司,卻在推動一個數十億元的建案,意味著其財務槓桿極高,風險承受能力極低 23

  • 設立日期: 公司成立多久了?一家成立時間過短的新公司,缺乏可供檢驗的歷史紀錄 22

  • 代表人: 記下負責人的姓名。可以進一步搜尋此人是否與其他曾發生爭議或倒閉的公司有關聯,以防範如「太極/天地心」案例中的金蟬脫殼手法。

第二步:過往實績檢查 (內政部營建署)

此步驟旨在驗證建商的實際開發經驗,避免踩到「一案建商」的地雷。

  • 執行動作: 進入內政部營建署的「建築工程履歷查詢系統」23

  • 查核重點:

  • 歷史紀錄: 在「起造人」分頁中,輸入建商的公司名稱或統編進行查詢 25。系統會列出該公司歷年來申請的建築執照與使用執照。

  • 避開「一案建商」: 如果查詢結果顯示,該建商過去沒有任何取得「使用執照」的紀錄(代表從未完整蓋完一棟房子並交屋),這就是所謂的「一案建商」。這類建商缺乏經驗,風險極高,應絕對避免 23。一個穩健的建商,應該有多個已完工交屋的建案紀錄。

第三步:法律與信譽檢查

此步驟是為了挖掘建商是否有不良的法律紀錄或商業糾紛。

  • 執行動作:

  • 前往「司法院判決書查詢系統」,輸入建商名稱,查詢是否有與前購屋者的買賣糾紛、工程瑕疵訴訟等 23

  • 前往「公平交易委員會」網站,查詢該建商是否曾因廣告不實或不公平交易行為而受到處分 23

  • 查核重點: 雖然大型建商的訴訟量可能較多,但需要關注的是訴訟的「類型」與「頻率」。如果出現大量關於漏水、施工瑕疵、延遲交屋的判決,或被公平會裁罰的紀錄,這就反映了其品質控管與商業誠信可能存在問題。

第四步:實地訪查與口碑探詢

線上數據調查完畢後,必須透過實地查訪來驗證。

  • 執行動作:

  • 親訪過往建案: 根據在建築工程履歷系統查到的地址,實際走訪該建商過去蓋好的社區。觀察數年後建築物的外觀維護、公設狀況等,這是檢驗其施工品質最直接的方式 22

  • 與住戶及管理員交談: 大膽地詢問該社區的住戶或管理員,他們對於建商的售後服務、保固維修的處理態度與效率評價如何 23。建商在交屋後的服務態度,是其是否永續經營的重要指標。

  • 網路論壇爬文: 在PTT、Mobile01等房地產論壇,搜尋該建商的評價。這些平台常有最真實的住戶心得與抱怨,能提供官方資料以外的寶貴情報 24

一個建商的優劣,是由其財務實力、專業經驗、法律信譽和售後服務共同決定的綜合評分。完成這四個步驟的盡職調查,才能為您的購屋決策建立一個堅實的資訊基礎,將風險降至最低。

辨別預售屋合約中的五種預售屋履約保證

在完成建商背景調查後,合約審查是最後一道,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線。其中,「履約保證機制」是保護購屋者資金安全的核心條款。然而,現行的五種履約保證機制在保障效力上存在天壤之別,理解其中的差異,是購屋者保護自身權益最關鍵的一課。

履約保證的立法初衷,是為了防止建商挪用購屋者支付的款項,並在建商無法完工時,提供一個補救機制 28。根據法規,所有預售屋買賣定型化契約都必須載明採用何種履約保證。但必須強調,任何一種履約保證機制都不能100%保證您能得到一間完工的房子,其主要功能是在最壞的情況發生時,盡可能地降低您的財務損失 30

表二:五種預售屋履約保證機制比較分析

機制類型

運作方式

買方保障等級

主要風險與漏洞

分析師建議

價金返還

買方價金存入銀行專戶,建商完工交屋後才能動用。若建商倒閉,銀行將價金全額返還買方 27

極高

建商資金壓力極大,實務上極為罕見。

黃金標準。若有建商提供此選項,代表其財務極度健全,是首選中的首選。

不動產開發信託

土地及興建資金信託給銀行,依工程進度專款專用撥款給建商 29

中等

資金非買方獨有。建商倒閉後,信託財產需優先償還銀行抵押權等,買方無法保證拿回全額價金 30

可接受的標準。能有效防止資金被挪用,但需認清無法全額返還價金的風險。

價金信託

買方價金存入信託專戶,依工程進度專款專用撥款給建商 29

中等

風險與「不動產開發信託」類似,信託帳戶內的錢仍屬建商資產,買方債權順位可能在後。

可接受的標準。與前者保障效力相近,是目前市場上相對有意義的保障方式。

同業連帶擔保

由另一家「同級」建商擔保,若原建商倒閉,由擔保方負責續建或賠償 27

極低

利益衝突與空頭支票。擔保方常是原建商的關係企業或子公司,若母公司出事,擔保也形同虛設 27

高度警訊。應極力避免。選擇此方式的建商,通常是為了規避信託的資金監管,可能代表其現金流緊張。

公會連帶保證

由建商所屬同業公會中的其他會員公司共同擔保續建 27

極低

執行力存疑。缺乏強制力與明確的資金池,在面對一個虧損的爛尾樓時,其他會員公司接手的意願與能力都成問題。

高度警訊。保障效力最弱,與同業擔保同屬應避免的選項。


購屋者應提升危機意識

面對動盪的市場環境,購屋者的自我保護意識與行動至關重要,請參考以下三個行動準則:

  • 徹底驗證,而非輕信: 永遠不要只相信銷售中心的說詞或精美的樓書。務必親自動手,利用本報告第三章提供的政府公開資訊平台,對建商的財務狀況、歷史實績與法律信譽進行全面的背景調查。

  • 細究保證,而非忽視: 深刻理解第五章所剖析的五種履約保證機制之間的巨大差異。將「價金返還」或「信託機制」視為最低可接受的標準,並對任何僅提供「同業擔保」或「公會保證」的建案抱持最高度的警惕。

  • 保持懷疑,持續查證: 即使完成了所有調查,市場仍在動態變化。在簽約到交屋的漫長過程中,保持一份健康的懷疑精神,持續關注建商的財務新聞與工程進度,是保護自身權益的必要態度。

引用資料

推薦文章